网络借贷相关法律风险提示

发布者: admin | 发布时间: 8-15 10:22| 查看数: 49| 评论数: 0|查看更多


在当今数字化时代,网络借贷凭借其便捷性,吸引了众多有资金需求的人。然而,其中潜藏的法律风险也不容小觑。今天,咱们就来好好唠唠网络借贷中那些不得不防的法律 “暗礁”。
首先,来说说非法集资风险。P2P 网贷平台曾在一段时间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。可部分平台打着网络借贷的幌子,行非法集资之实。非法集资包含 “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”“擅自发行股票、公司、企业债券罪”“集资诈骗罪” 和 “欺诈发行股票、债券罪” 这四个罪名。就拿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来说,其判定需要满足四个必要条件 。很多 P2P 平台难以绕开 “公开宣传” 和 “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” 这两条。虽然可以通过寻求相关部门批准以规避其中一个条件,并且做好中介平台定位,不作出保证性承诺来规避另一个条件,但实际操作中,还是有不少平台违规操作。比如之前爆雷的 [具体平台名称],表面宣称有第三方支付托管,可借贷双方的资金依旧经手平台账户,形成了 “资金池”,最终资金链断裂,投资者血本无归。


再讲讲借贷合同风险。现在网络借贷大多采用电子合同,虽说《民法典》规定当事人可以采用合同书、信件和数据电文等形式订立合同,认可了电子合同的合法性。但问题在于,网络贷款合同多为格式合同,条款密密麻麻,很多人根本不会仔细看。这里面就可能存在一些对借款人不利的条款,比如利息计算方式不清晰、违约责任过重等。有些平台故意把关键条款字体设置得很小,或者夹杂在一堆无关紧要的文字里,等借款人发现问题时,往往已经签了合同,陷入被动局面。

还有个人信息安全风险。在申请网络借贷时,借款人需要提供大量个人信息,像身份信息、财务信息、联系方式等等。网贷平台良莠不齐,部分平台技术手段落后,风险防控措施不到位,再加上缺乏有效监管,很容易导致个人信息泄露。一旦信息泄露,借款人可能会遭受各种骚扰电话、垃圾短信,甚至会有不法分子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诈骗。更糟糕的是,当借款人逾期还款时,一些不良网贷平台可能会将借款人个人信息打包转卖进行催收,严重侵犯借款人的隐私安全。[此处插入一张个人信息泄露相关的漫画图片,比如一个人信息像水流一样从手机里流出,被各种黑色的手抓取]
另外,还有过度借贷风险。一些网贷平台为了追求利益,以手续简单、无需考察征信即可办理贷款为诱饵,不断提高 “授信额度” 诱导借款人超前消费。借款人在这种诱惑下,很容易忽视逾期还款的风险。要是被起诉后,法院判决还款而借款人拒不履行,将会被强制执行,还可能列入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,这对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影响极大,比如无法乘坐高铁、飞机,不能贷款买房、买车,子女上学也可能受到限制。

为了避免陷入网络借贷的法律风险漩涡,大家在办理网贷业务时,一定要详细查验网贷平台是否具有互联网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,是否有银行存管网络贷款平台资金,是否在工商登记注册地金融监管部门备案登记等资质。签合同前,务必仔细查看合同内容,明确出借方信息、贷款金额、贷款期限、利息、还款方式、违约金、服务费、纠纷处理方式等关键信息。同时,要保护好个人隐私信息,不要随意在不可信的平台上填写敏感信息。理性消费,合理借贷,不要过度依赖网络贷款。
总之,网络借贷虽方便,但背后的法律风险重重。大家一定要擦亮双眼,谨慎对待,别让自己陷入不必要的麻烦之中。


0 1

最新评论

高级模式
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

查看更多

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

© 2022-2025 守护者 TEL:18088088282 网络资源 如有侵权 告知立删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