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电信诈骗” 新趋势,这些人群最易成为目标
“电信诈骗” 新趋势,这些人群最易成为目标https://p3-flow-imagex-sign.byteimg.com/ocean-cloud-tos/image_skill/cac4c721-fa10-4fbb-940d-8ce398f8f4c7_1761898735236257053_origin~tplv-a9rns2rl98-image-qvalue.image?rcl=2025103116185730DB59470E6EF44709D7&rk3s=8e244e95&rrcfp=026f1a63&x-expires=1793521137&x-signature=79Bqqy6RwEG1xTD0cWjGtVzPGhQ%3D
说起电信诈骗,不少人还以为受害者都是老年人?但最新数据压根不是这么回事儿 —— 截至 2024 年底,电诈受害人平均年龄居然是 37 岁!三四十岁的人明明经济能力不错,咋反倒成了 “重灾区”?其实啊,现在骗子手段早升级了,还懂点心理学,专挑不同人群的弱点下手,今天就扒扒这些新套路和易中招的人群。
先说说骗术的新花样,现在真是越来越 “高科技” 了。AI 换脸、AI 配音都成了骗子的常规操作,刘德华、张文宏这些名人都被冒充过,生成的假视频连口型都对得上,一般人根本分不出真假。还有更隐蔽的,骗子用 VOIP 设备把境外电话伪装成本地固话,甚至敢冒充 “反诈设备” 让人家里安装,光 2025 年就查出不少这样的案子。更气人的是,他们还搞跨平台引流,在 A 平台钓到人再卖给 B 平台的诈骗团伙,防都防不住。
哪些人最容易被盯上?先说说 30 到 40 岁的群体,别以为自己精明就没事。有个 37 岁的女教师,非要取 700 万给骗子,民警怎么劝都不听,还说 “钱扔水里看水花”,最后只能冻结账户才保住钱。这拨人要么工作忙没心思防骗,要么太自信觉得 “被骗的都是笨人”,反而放松了警惕。
https://p3-search.byteimg.com/obj/labis/35ef37b107ddb0f86a9bd03a5a83d1d6
学生和刚毕业的年轻人也得当心。刷单返利是最常见的坑,群里一百个人里九十九个是托,就等着新人上钩。山东有个学生王某,以为帮人装设备能每天赚 200 块,结果那设备是诈骗用的,第二天就被警察找来了。还有些人急着找工作、贷款,骗子一喊 “无抵押快速放贷”“兼职日结三百”,立马就信了。
老年人的骗局也在升级。以前多是卖保健品,现在改成冒充公检法了。湖北 76 岁的王奶奶接到 “警官” 电话,说她涉嫌洗钱,要她买新手机单线联系,差点把 28 万定期存款取出来买黄金 “上交”,幸亏金店店员报警了。提醒家里老人,公检法从来不会电话办案,更没有 “安全账户”。
还有两类人容易被忽略:全职妈妈和单身人士。全职妈妈想找兼职补贴家用,骗子就以 “收介绍费”“入门费” 为由骗钱;单身的人渴望感情,正好撞上 “杀猪盘”,骗子先谈恋爱再诱导投资,有人一骗就是几十万。另外,高考前后家长也得留神,冒充教育考试院发 “违规申诉” 短信的骗子特别多。
https://p3-search.byteimg.com/obj/pgc-image/RfY2nN07jQU16F
最后说几个实用提醒:抖音上那些带名人 ID 的账号大多是假的,认准官方认证才靠谱;接到陌生客服电话,一定要打官方电话核实,比如抖音客服 95152,或者搜 “验证助手” 查一下;最好装个国家反诈中心 APP,能拦不少可疑电话。记住,骗子的套路再新,本质都是抓心理弱点,别贪便宜、别轻信陌生人,遇事多跟家人商量,才能不被骗。
页:
[1]